发展历程: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广西第一个依托于高校建设的学科型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是在“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基础上,整合广西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优势力量,于20113月立项建设,20147月通过科技部验收,2017年在国家重点实验评估中获“良好”成绩,同年获科技部认定为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实验室定位::实验室聚焦亚热带重要特色作物甘蔗、南方优质稻、荔枝和芒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不足,产量、品质、抗性、宜机性的遗传和分子基础不清,育种效率低和重大突破性品种匮乏等科技问题,开展甘蔗和南方优质稻等生物育种基础理论和前沿核心技术原始创新,创制多性状协同改良优异种质,培育重大突破性新品种,保障我国食糖、粮食和果品供给安全。

实验室目标:成为国际领先的亚热带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高端人才聚集基地,有效支撑亚热带特色农业的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保障我国食糖和粮食供给安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维护华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增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

研究方向:设有1. 前沿核心分子育种技术的创新与利用;2.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精准鉴评;3.重要农艺性状遗传调控机理与重大育种价值基因的挖掘;4.高产、优质、多抗、宜机性等性状协同改良种质创新与突破性新品种培育4个研究方向。

实验室力量:组建后固定人员169人,其中研究人员153人,管理人员6人,大型仪器平台技术人员10人。流动人员100人。国家级人才22人(37次)。固定研究人员中,40岁以下人员比例大于40%形成战略科学家引领、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人才梯队。

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启发院士

实验室主任:张积森教授

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副主任:刘耀光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