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农学院联合组织召开主要经济作物种质资源演化论坛,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刁现民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杨庆勇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杨细燕教授、华中农业大学赵伦教授来校做学术报告并开展学术交流。
中国农业科学院刁现民研究员以禾本科作物为人类提供70%所需能量和营养以及中国是谷子起源国和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为切入点,围绕谷子的基因组、谷子和青狗尾草的图泛基因组、谷子的全基因组选择育种以及谷子模式植物研究体系,作了题为《谷子的基因组和模式植物体系》报告。
刁现民教授报告
华中农业大学杨庆勇教授以油菜的重要经济价值及战略意义为切入点,主要从油菜泛基因组构建、油菜多组学数据库搭建以及重要基因挖掘和育种实践方面进行阐述,作了题为《油菜多组学数据整合挖掘及其应用实践》报告。
杨庆勇教授报告
华中农业大学杨细燕教授以干旱是全球性问题并且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为引入点,分别从干旱下海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生长特性、GWAS、连锁分析及BSA定位、抗旱QTL聚合分析、抗旱候选基因的筛选与功能鉴定以及生物育种技术及其在棉花抗旱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介绍,作了题为《干旱下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协调改良的遗传机制》报告。
杨细燕教授报告
华中农业大学赵伦教授主要从植物DNA甲基化调控组蛋白修饰的机制与功能、油菜种子成熟与萌发的表观遗传调控模式以及植物三维基因组结构与功能进行阐述,作了题为《作物表观/三维基因组平台的建立与应用》报告。
赵伦教授报告
论坛由亚热带国重室主任、农学院院长张积森教授主持,亚热带国重室、农学院师生120余人参与活动。与会师生对报告的精彩内容展现出极高的热情、踊跃提问,并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本次论坛不仅有助于拓宽研究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更是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合作。(图文/郭一家)
刁现民,1963年生,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杂粮专家工作组组长。历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生物技术室主任、主持工作副所长、国家谷子改良中心主任、河北省杂粮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从事谷子等杂粮作物研究30多年,主持完成国家基金重点课题1项和面上课题5项、河北省省基金课题5项、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和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等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Genetics(3篇),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PLOS Biolog, The Plant Cell和 Molecular Plant等杂志发表论著183篇,主编了由Springer出版的Genetics and Genomics of Setaria一书,组织了首届国际谷子遗传学会议,作为国际领头人之一推动谷子成为禾谷类作物基因组研究的模式作物。培育出中谷2、中谷9、中谷19、中谷25、中杂谷64、中杂谷79和中杂谷90等多个中矮秆优质米品种和杂交种,引领以中矮秆分蘖型轻简栽培品种培育,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9项。在谷子产业方面,为山西沁州黄、东方亮和山花烂漫、山东龙山小米、内蒙敖汉小米等多个品牌的指导专家,从发展设计、米质提升、品牌建设、文化发掘等多个方面帮助和支持敖汉旗小米产业,在敖汉小米、龙山小米成为全国著名品牌方面做出了直接贡献; 同时兼任山西省农谷建设咨询专家、山西省谷子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委员会主任委员、内蒙古谷子产业联盟学术主任、陕西省延安市小米品牌建设专家等学术职务。
杨庆勇,博士,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访问学者,新疆农垦科学院省部共建绵羊遗传改良与健康养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讲座教授。近5年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等十余项。参与华油2101、华油2129和华榨2号等植物新品种的选育。长期致力于油菜生物信息与遗传育种研究,近年来完成了首个油菜高质量的泛基因组的构建,绘制了目前最为全面的油菜变异图谱;建立了适用于油菜等复杂基因组的变异鉴定和分析方法体系,挖掘到一系列与油菜产量、抗性及品质等重要性状相关的功能变异,并应用于育种实践;建立了一系列油菜多组学数据库,相关工作及成果支撑了多个高油酸、抗根肿病等油菜新品种的选育。研究结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Plants、Molecular Plant和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杨细燕:女,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棉花遗传改良团队PI,张献龙院士工作站(新疆)成员,新疆“天池英才”特聘专家、“兵团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支持计划”讲座学者。研究方向为棉花抗逆生物学,围绕棉花抗非生物逆境(抗旱)的遗传调控和分子基础,开展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关键基因的克隆和机理解析,并进行抗逆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应用。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Plant Cell、Plant Biotechnol J、Plant Physiol等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3篇高被引论文和1篇F1000创新点评论文。主持课题1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课题8项,参编英文专著2部、教材5部(其中共同主编1部)。授权专利9项,获批中间试验材料41份,环境释放材料1份,参与选育棉花品种4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序11)、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序4)和二等奖(序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序8)、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序8)、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序10)、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一等奖(序3)。
赵伦,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固定研究人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武汉英才”优秀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10项,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主要从事植物表观/三维基因组学与油菜遗传改良研究,阐明了油菜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化学杀雄的分子机理,发现除草剂“稳态耐性”新机制,既丰富了植物雄性不育理论体系,亦为培育强优势抗/耐除草剂作物新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开发/优化植物表观/三维基因组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eChIP和ChIA-PET等,构建了首张油菜等作物表观参考基因组图谱,揭示了亚基因组间转录不平衡的表观遗传学基础;解析了基因和顺式调控元件的三维空间调控网络,发现具有增强子活性的启动子,揭示了遗传变异通过改变三维基因组结构远程调控基因转录和重要农艺性状的潜在机制。最近,开发了适用于植物/作物重要经济器官和低丰度染色质蛋白的的高阶ChIP-seq技术aChIP,首次解析了油菜等作物干种子中组蛋白修饰景观,揭示了油菜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表观遗传修饰动态规律及其潜在功能。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在Nature Plants、Genome Biology(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Autophagy和Molecular Plant(2篇)等国际知名期刊,为解析油菜等作物重要农艺性状调控机制和遗传改良提供了新技术、新视角和新思路。
个人主页:https://faculty.hzau.edu.cn/zhaolun/zh_CN/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