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聿云暮,一元复始。星霜荏苒,居诸不息。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也是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重组改革建设各项工作,难中求进,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的一年。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代表实验室向全体师生和关心、支持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
行至岁尾,回眸一载。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行进。
2023年,是提振信心、坚定信念的一年。
12月14—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肯定了广西自主选育的优良甘蔗品种为国家糖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并表示:“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要把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守好全国人民的‘糖罐子’,你们肩负重担。”“农业生产布局关乎发展与安全。种植面积要稳定,品种、技术也要提高,把这个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国家支持你们,你们也要把这件事抓好,为千家万户送去甜蜜。”
本实验室自组建以来,长期致力于甘蔗、荔枝和华南优质稻等亚热带重要作物的育种研究,在保障国家糖果粮供给安全中做出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盼,字字千钧,为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进一步指明了战略方向。实验室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糖业发展提出的任务为奋斗目标,继续服务国家糖果粮安全战略需求,加强原创性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打造甘蔗等亚热带作物生物育种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乡村振兴、兴边富民和面向东盟合作国家战略。
2023年,是团结奋进、硕果累累的一年。
打造甘蔗研究领域“单项冠军”。2023年,实验室以通讯单位在Nature Plants等期刊发表了甘蔗基础研究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系列论文,构建了甘蔗复合体二倍体完整基因组,解析了甘蔗属演化足迹,为甘蔗分子育种和甘蔗种质资源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在甘蔗高贵种与割手密种光合途径分化的转录组动力学解析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张积森教授团队“甘蔗种质资源的演化”成果入选《2022年中国植物科学30项重要进展》。2022/2023年榨季,在全国种植面积排名前七的甘蔗品种中,实验室选育的品种占四席,占全国糖料蔗总面积的65%以上。陈保善教授团队选育的中蔗系列品种与企业现场达成成果转化合作意向,意向交易额600万元。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对甘蔗育种及相关配套技术表示肯定:“我们自己选育的甘蔗品种已经成为优良品种,还有相应的机收技术,你们为国家糖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2023年,实验室组建了甘蔗生物育种研究中心,建成5000亩的甘蔗科研和示范试验基地、1600平方米的甘蔗健康种苗中心和60亩的甘蔗表型组学研究平台,为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良好保障。
重大项目申报再上新台阶。2023年,实验室共承担纵向科研项目265项,合计经费近4.3亿元;横向项目70项,合计经费1372万元。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共39项,合计经费2280万元,包括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优青项目、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各1项。其中,在甘蔗研究方向项目申报上取得重大突破,共获批13项,占比62%,位居全国首位;同比2022年,增幅达200%。联合基金项目“微生物组-病原真菌-甘蔗互作调控甘蔗重要真菌病害的机制研究”为华南农业大学与广西大学协同攻关。
科研成果成绩突出。2023年,实验室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Plants、Molecular Plant、Nature Communications、The Plant Cell 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储成才教授团队揭示种子休眠调控新机制相关成果入选《2022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和《2022年中国植物科学30项重要进展》。解析了作物杂种优势形成机理,揭示了杂交稻育种50年人工选择的分子基础,揭示了水稻适应高铵新机制,在进化过程中水稻株型和穗型变化的分子机理、E3泛素连接酶CSIT1调控水稻温敏雄性不育的不育起点温度的分子机制、UPD糖稳态调节水稻绒毡层和花粉壁发育的分子机理解析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荔枝幼果脱落过程中ROS的调控模块,发现荔枝miR482/2118靶向非编码PHAS基因产生phasiRNA调控GID1参与GA信号传导;自主研发的基因编辑综合设计与分析平台CRISPR-GE使用量突破350万次,已成为使用量最多的综合分析系统之一;开发生物软件 TBtools-II 新版本,为个性化生物数据分析提供解决方案,软件日均活跃突破3500人,累计被引5,708次。‘仙桃荔’荔枝新品种在海南和广东转化成效显著,总面积超过3000亩。‘幸福优1452’等8个华南优质稻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金针香’和‘桂香18’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鉴籼稻组金奖。卢文祥教授主持完成的“甘蔗新品种桂柳 05136 选育与应用”、邓国富研究员团队牵头完成的“绿色超级稻丰田优553等系列品种选育与应用”均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3年,是凝心聚力、蓄势赋能的一年。
组建科研创新团队。2023年,实验室根据核心科研任务组建了四大科研创新团队,由张积森教授、陈保善教授、刘耀光院士和邓国富研究员分别担任负责人,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本年度自主研究课题首次采取“揭榜挂帅”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实验室核心研究内容和重点方向,组织团队联合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2023年,实验室新引进国家级人才1名(薛红卫教授)。实验室提高人才引进待遇和相关支持力度,面向全球发布招聘启事,加大人才引进宣传。6月1日,实验室举办青年学术论坛,邀请领域内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博士后和博士毕业生来室讲学交流,遴选并精准对接和沟通。目前已引进甘蔗研究方向急需的优秀青年人才张清、徐秋涛等4人,充实了实验室的后备研究力量。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023年,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陈乐天入选国家级人才,单伟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刘耀光院士获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刘耀光院士等6人入选爱思唯尔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储成才教授等3人入选科维瑞安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李建明教授、王海洋教授和刘耀光院士3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960-2023年)”,张积森教授、陈玲玲教授等11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3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刘耀光院士牵头的“水稻发育与基因工程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23年,是主动作为、开放发展的一年。
主办/承办学术会议。2023年,实验室联合三家共建单位主办了第一届亚热带作物种质创新与生物育种大会,邀请邓兴旺院士、朱健康院士等领域内知名专家参会并做大会报告,参会人数近800人,大会面向全球直播,在线观众合计逾4万人次。此外,实验室主办/承办了首届现代生物育种与甘蔗育种升级高端论坛、广西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甘蔗生物育种创新研讨会、全国甘蔗品种联合区试考察总结交流会、第十届国际园艺研究大会等10余场学术会议,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加大对实验室的客观宣传,提升实验室在领域内的影响力。
积极开展学术合作交流。2023年,实验室先后邀请了包括13名院士在内的百余名知名专家交流指导。实验室落实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 “1学术带头人+5核心骨干+10教师”的人才柔性引进合作范式,组建 “甘蔗生物育种创新团队”,通过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驱动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发展日新月异,事业赓续传承,眼前的成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农业强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将坚定不移的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干出新的成绩,守好全国人民的“糖罐子”、“果盘子”、“粮袋子”。
新的一年,我们坚信,远大前程可期。心系国事,情牵民生,坚定信念,踔厉奋发,乘势而上,铆足干劲,必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新的一年,我们坚信,奋斗创造奇迹。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更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的一年,我们坚信,力量源于团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新的一年,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祝愿实验室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祝愿大家新年快乐、皆得所愿!
主任:张积森 首席科学家、副主任:刘耀光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3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