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我校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农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举办“AI赋能,甜蜜未来”研讨会,探讨人工智能与农业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为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副校长冯家勋,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梁恩维出席会议。
冯家勋指出,我校紧跟人工智能发展的步伐,开设了人工智能、数据计算及应用、智慧农业三个相关新专业,并新增“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学校将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尤其在农业领域,加速育种进程,助力新品种研发。他强调,人工智能正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学校将组建跨学科团队,聚焦重点领域协同攻关,并期待通过人工智能解决甘蔗育种关键问题,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梁恩维强调,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既是一项前沿技术,也是强大的工具,科研工作者应积极利用以促进创新。在农业领域,要以甘蔗研究为载体,集中资源攻关,力争在人工智能与农业结合点上取得突破。他指出,青年一代要敢于担当,具备跨学科视野,以人工智能为工具,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学科建设的引领者。
与会专家围绕AI在农业应用中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入讨论,聚焦多个前沿领域,并作学术报告。议题包括AI与甘蔗基因组育种的结合、Deepseek技术在甘蔗育种中的应用、植物泛基因组方法的前景、遥感技术与AI的融合、AlphaFold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突破,以及大模型时代的边缘智能计算。此外,专家还探讨了AI在甘蔗表型组学中的运用与大语言模型的训练,为AI赋能农业提供了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
我校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研讨会。